7月16日,外国语学院“满天星”实践队与湖北省科技馆科技志愿服务队,走进黄石市阳新县浮屠镇华道小学,联合开展“科技下乡·童心启航”主题科普活动。通过“高校实践团队+专业科普机构”协同机制,双方共同为乡村儿童打造一堂融合科学探索、语言学习与传统文化的多维课堂,探索科技赋能乡村教育的新模式。
展教联动,打造沉浸式科学体验
当天下午1点,满载30余件互动展品的“科技大篷车”驶入华道小学。“满天星”实践队迅速接手组织与分流工作,依据学生年龄制定分批参观方案,确保现场井然有序。四至六年级学生先行参观,紧接着由一至三年级学生依次入场。在“专业布展+青年引导”的双线协同下,展区高效布置、参观秩序井然,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与体验感。
科技碰撞传统,激发儿童科学兴趣
展览现场人气爆棚。仿生机器狗灵动表演赢得学生阵阵惊叹;益智游戏区的七巧板、八皇后棋挑战逻辑思维;无皮鼓、尖端放电装置等实验展品生动演绎物理原理。文化传承区特别设置了活字印刷与英语科普卡结合体验区,孩子们在排版与拓印中,感受到“科技+语言+非遗”融合的独特魅力。科普讲解员说道:“我们尝试把展教内容与乡村学校实际教学需求相结合,真正实现‘让孩子看得懂、动得了、玩得开心’。
理论实践协同,打造科学启蒙课堂
在随后的科学实验课堂上,科技讲解员讲了理论知识并现场演示,“满天星”实践队成员则一对一指导学生操作仪器。在“流速与压强”实验中,孩子们通过“两张纸的约会”理解气流原理;“乒乓球空中悬停”实验中,伯努利原理的奥秘跃然眼前。特别设计的“气球圈飞行挑战赛”更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,优胜学生获得印有中英双语科学名言的定制书签。该环节融合语言、物理、动手能力训练于一体,推动科学素养与跨文化表达能力同步提升。
多元主体协同,探索科普育人新路径
华道小学校长李名炽表示“科技馆的专业性与大学生的亲和力相得益彰,为我们乡村孩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科学体验。”此次活动是湖北省科技馆推动“科技下乡”的又一生动实践,也是高校社会实践探索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举措。在“高校+科普机构+乡村学校”多方联动下,创新性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有效下沉,搭建起科技普及与价值引导融合发展的新桥梁。
据悉,“满天星”实践队近年来持续聚焦教育关怀、科技普及与非遗文化传承等主题,在湖北多地开展支教与社会实践活动,积极推动“大思政课”走深走实。
(通讯员:罗兰 陈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