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师范大学“满天星”实践队把“两弹一星”故事带进乡村课堂

发布者:外国语学院发布时间:2025-07-17浏览次数:10


  把国家重大科技工程背后的家国情怀,翻译成孩子们听得懂、记得住的身边科学

71516日,外国语学院满天星实践队走进阳新县排市初级中学、梁公铺完全小学浮屠镇华道完全小学等乡村学校,开展两弹一星精神主题宣讲活动,为400余名中小学生带来科普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的特色课程。

在排市初级中学,队员黄小采以“生活中的核辐射”为主题,开启了一场精彩的科普讲解。她巧妙地结合医疗检查、食品保鲜等日常案例,把深奥的核技术应用讲得通俗易懂。讲到医疗检查时,她介绍CT利用核技术原理成像,助医生精准诊断病情;提及食品保鲜,她说明辐照技术能延长食物保质期且安全无害。原本对核辐射充满恐惧与误解的同学们,听得全神贯注。讲座结束后,七年级的学生们纷纷感叹:“原来做CT也用核技术!”眼神里满是对科学知识的新奇与渴望。


在华道小学,队员郭力豪则通过王淦昌、郭永怀等先辈们感人事迹,讲述“两弹一星” 精神的深刻内涵。其中,王淦昌为了国家核事业,毅然隐去姓名十余载,在试验场亲力亲为;郭永怀在飞机失事的瞬间,用身体护住了重要科研资料资料里凝聚着他无数日夜的心血,更承载着国家科技发展的希望…… 先辈们为了国家强盛,甘愿奉献青春、乃至牺牲生命的精神,如同一股暖流涌入教室,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,使其受益匪浅。

在梁公铺完全小学,实践队带队老师罗兰采用了更加生动的教学方式。黑板变成了一幅核技术生活地图:辐照保鲜的阳新脐橙、同位素育种的优质水稻、防疫包里的核酸检测试纸……用身边可见的例子,让科普课生动易懂,四年级的孩子们在我想发明的核技术专栏里,天马行空地写下会发光的跳绳”“永远保鲜的饭盒等奇思妙想。

梁公铺完全小学校长梁德米也在教室陪同听课,课后他告诉志愿者:“这些故事离他们并不远目前学校留守儿童占七成,这些孩子平时缺少父母的陪伴与引导,他们的世界相对比较狭小最需要有人陪伴和关爱。你们来了,也给他们播下了希望的种子,让他们知道知识的重要性,欢迎你们常来

满天星实践队的暖心行动不仅停留在校园之内,还将“两弹一星”精神的火种播撒到了乡间。在家访过程中,队员们深知家长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,于是主动与家长们深入交流。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讲述王淦昌、郭永怀等先辈们为了国家核事业隐姓埋名、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,让家长们深刻理解“两弹一星”精神中蕴含的爱国、奉献、求实与创新精神。家长们听后深受触动,纷纷表示会和学校一起,引导孩子传承这一伟大精神,助力孩子树立远大志向,走向光明未来。

十年接力,星火成炬。外国语学院“满天星”实践队把“两弹一星”精神送进乡村课堂,让爱国、科学、奉献的底色照进孩子们的眼睛,也在他们心里播下“崇尚科学、报效祖国”的种子。十年来,团队暑期社会实践从未间断,累计为上千名乡村学生点亮求知火种。今后,他们仍将肩挑这份使命,让“两弹一星”精神跨越时空,在更多青少年心中持续闪耀。


(通讯员 罗兰 陈倩